宽大厨房里,李算正擀饺子皮儿,他扫了一眼旁边和面的铁盆,那里面的面,都已经搅不动了。
“加点水。”李算轻声提醒。
扬幂体格最弱,力气最小,却偏偏负责和面,她‘噢’了一声,转身去接水。
接了一整碗。
杨导搭眼一瞧:“水多了。”
扬幂‘啊?’了一声,不明所以地看向李算。
李算看着她轻笑了下:“没事儿,你这面包出来的饺子,咱们几个自己吃。”
小杨导听了这话,琢磨了一下味道,然后放下刚和的,差不多的馅,伸手去拿扬幂的碗。
“倒吧,面有一袋子呢,这盆和不好,还有下一盆。”
扬幂躲了一下:“那不是浪费东西吗?”
正在包饺子的杨导终于发话了:“都是自家人,哪儿有什么浪费不浪费,和!”
杨幂最后看了李算一眼,李算也看着她,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碗水就这么都倒进去了,果然是有点多,扬幂和了两下,又皱眉看向李算。
】
李算说:“水多了再加面。”
扬幂不乐意了:“那你还吃得完吗?”
她看了一眼杨导和小杨导,悄声对李算说:“你都得吃了!”
小杨导笑了,李算笑了,最后是杨导笑了。
包饺子是国人的传统艺能,因为饺子像是金元宝,一家人包饺子,等同于一家人在制作来年的金元宝。
李算后来参与过一部戏,是讲反贪的,人和人的沟通暗示,也就是人情世故,很多时候是不需要用话说的。
这不,用了李算亲自擀出来的皮儿,小杨导亲自调的馅,杨导亲自掐的饺子,就此入锅。
灶台上有十几个饭盒,大小相等,但是颜色不同,等出锅的时候,扬幂还想去帮忙,李算却把手放在她腿上,一句话没说,扬幂就知道自己不该去了。
再大大咧咧、有勇无谋的姑娘,打小混在娱乐圈,也知道进退。
小杨导是分饺子的,分了十几碗,然后依次放入饭盒,盖好盖子,统一装入提兜。
这边,杨导已经穿戴妥当,准备出门,李算也是。
李算对在家的扬幂说:“等我们回来,咱们吃饭。”
“嗯。”扬幂听话地点头。
然后杨导带着李算、小杨导出去送饺子去了,邻里街坊的,这么多年,都是住在一个大院过年。
第一批送的是同辈导演,杨导特意提醒李算,不要帮小杨导提兜。第二批是相关领导,第三批,杨导问了李算一句。
“你有没有名片?”
李算很懂事儿地回答:“这饺子没您带着送,名片就是废纸,有您带着,那就不用。”
杨导又不明白了,李算这年纪轻轻的,哪儿懂这么多人情来往的门道啊?
他感慨一句:“咱们俩老家在一个地方,一到冬天就冷。”
李算知道,这是刨根问底:“我爷爷常跟我说,过去都烧炕,现在到了安隆街那边住,都是暖气,一到冬天就不热。”
“安隆街?”杨导已经多少年没回过家乡了。
“您不知道吧,我爷爷跟一帮退休老干部住那。多少年都不管事儿了。”
杨导明白了,跟李算说:“等会儿,跟人家自我介绍一下,要是给你红包了,收下,要是没给你,也没事儿。”
李算笑着说:“导儿,不用担心,我懂。”
京圈就是这样,规矩大,麻烦多,李算后来跟着互联网大哥混事儿的时候,送饺子这套规矩还在不在,李算已经不知道了。
流量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提升了整个圈层的效率,很多有仪式感的事儿,都已经消失了。
不过今天之后,李算已经正式有了京圈出身,最起码吃了这饺子的人,往后再看见李算,都会脸熟。
送了饺子,收了十几个红包,等李算跟杨导他们回来的时候,时间都已经过了一个多小时。
“杨导,小杨导。”
扬幂先是跟二位主人家打了招呼,然后跟李算说:“我去盛饺子,咱们吃饭?”
李算看了杨导一眼,见不置可否的表情:“去吧。”
姑娘笑了一下,笑得可甜了。
扬幂到了这儿,就好像被佛光镇住了,在沙发上打瞌睡的可爱场面是没有,只是又捡着冰箱里的东西,做了几份牛油果沙拉,摆在餐桌上觉得颜色单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