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弱妇孺。”
刺耳的声音袅袅提醒。
张楚:……
玛德!变着法子坑爹!
找死吗?
信不信老子一拳打爆你!
你出来!
我不打死你……
幸好新开垦的耕地也不是很多。不到十亩。
顿时就没有了开垦的兴趣。将锄头一扔。回家去。反正有五百亩保底也足够了。
耕地?
耕地个屁!
反正饿不死。
一旦决定躺平,那日子就过的舒服了。
每天进入随身农场里面去糟蹋水果。然后练武。在随身农场里面练。在外面也练。
不是有一把大马士革刀吗?刚好练刀法。
就对着花岗岩练。
直到……
“嘭!”
大马士革刀折断了。
果然是质量差劲。才砍断了三十多块花岗岩。
于是改练拳。
拿着木棍当长矛,练枪!
将打碎的石头拿起来,当做暗器使用。
“嘭!”
“嘭!”
将墙壁打的响个不停。
幸好是花岗岩做成的墙壁。如果是砖墙,早就倒塌几十回了。
半个月很快过去。
稻谷终于丰收了。
总共是三百亩水田,收获了十五万斤的稻谷。平均亩产量大约是五百斤左右。
欣喜之余,又有点失望。
原来亩产量这么低的吗?
还说是有最好的气候,最好的照料……
原来都是广告!
不要脸!
后来想想又释然。毕竟,系统的时间是明朝崇祯十三年,不是后世21世纪。
没有化肥。
没有农药。
没有高产水稻种子。
明朝江南地区的水稻产量,就是五六百斤左右。这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状况。
也罢,继续躺平。
十五万斤稻谷,去掉壳,也有那么十万斤大米。
基本上吃米饭是没有问题了。一顿吃五碗都行。
然后,问题来了。
随身农场收获的是稻谷。是有壳的。
想要将其变成大米,还要晒干,还要躯壳。也就是俗称的碾米。
晒干倒是没有问题。随身农场就能做到。但是没有碾米的功能。
换言之,就是自己想要吃大米的话,还得自己去壳。
怎么去壳?
没有后世的碾米机哦。
要么是送到敦煌城里面去,那边可能有办法碾米。
只是可能。说不定连城内都没办法碾米。
毕竟,这里是西域,没有水稻出产的。所以,当然也没有人碾米。也没有相应的碾米的机器。
怎么办?
稻谷都到手了,大米却搞不定?
难道是要自己一颗一颗的掰开?
石乐志……
妈蛋的,稻谷都有了,居然弄不成大米?
信不信我直接生吃稻谷……
然后又想到了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小麦需要打粉。
小麦不但是需要去壳,还需要打粉。
否则,一颗一颗的小麦,似乎是不太好吃的。相对来说,稻谷反而节省了一个步骤。
皱眉。
思考。
终于想起要怎么帮稻米去壳。
那就是舂。
印象里,是用一根木杆,反复的鼓捣一个锅状的东西,将里面的稻谷捣碎。将壳和米分离。
他有这样的工具吗?
没有。
能买到吗?估计买不到。
这种东西,是不可能有现货的。尤其是在大唐西域。
怎么办?
自己做?
没有木头。沙州几乎没有大棵树木的。
只有石头、沙子、又以花岗岩、石灰岩居多。花岗凿开,岩倒是可以做那么装稻谷的“锅”。
哦,想起来了,那个石头“锅”有个专业名词,叫做石臼。
是用整块的花岗岩一点点凿出来的。
问题是,就算是他现在去弄花岗岩,也已经是来不及了。
何况,凿那么一个石臼,没有十天八天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