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毁誉参半的近卫军
李察紧张地盯着阿列克塞,等待着他接下来的话语。
但不知怎么着,阿列克塞也没有接着接话,只是看向戈利芩,示意让他继续。
“少校,你要记住你代表着的是帝国,而且为了让您的地位不至于低于那些外国人一头,陛下决定提升您为中校军衔,并再次任命您为沙皇近卫军中校团长。”
“谢陛下。”虽然李察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些虚职,虽然自己最开始被任命为了重新组建的沙皇近卫军的总指挥,但是在实质上,李察并没有对近卫军的发展和重建做出任何的贡献。
不是李察不愿意,而是但是自己的手底下确实是一穷二白,李察心中空有一副热血,但是无处施展。否则李察何尝不想恢复沙皇近卫军在拿破仑时期的荣耀,伟大的近卫军最终击败了不可战胜的拿破仑。
第一代近卫军即,“奥普里希尼基”近卫军成立于1565年2月4日,由第一代沙皇伊凡雷帝为应对国内外安全环境创立。
此前,伊凡雷帝治下的国家正由莫斯科公国向沙俄转变,年轻的伊凡强力推行他的国家主义理想抱负,但遭到波雅尔人等贵族利益集团的抵制。同时,西部邻国“波兰立陶宛”联邦也对处于建国初期沙俄的领土觊觎许久,伊凡雷帝迫切需要一支听命于皇室的军队来守土维权。
在第二任妻子捷茹科夫娜和德国顾问海因里希·施塔登的建议下,伊凡雷帝决定组建该近卫军,以压制反对沙皇的个人和组织。
而首位近卫军统领由捷茹科夫娜的哥哥出任。沙皇的近卫军选拔门槛颇高,首先必须是波雅尔人或贵族血统,其次必须获得伊凡本人的绝对信任,入选后要举行仪式宣誓只向沙皇效忠。
但伊凡对波雅尔人和当权贵族极不信任,他更愿从社会和军队的底层阶级中挑选没落贵族成员。在沙皇实际控制的8个地区1.2万名贵族中,仅有600人入选“奥普里希尼基”,其他人遭到驱逐。
在宣布自己是神授王权后,伊凡还从“奥普里希尼基”中挑选了300人作为他的贴身侍卫,并住在弗拉基米尔附近。每天早上4点钟,伊凡向这些人传教,他们就餐时,伊凡雷帝唱赞歌,待他们吃完后伊凡才开始就餐。在这些人中,伊凡雷帝培养出了自己的绝对亲信。
服饰方面,“奥普里希尼基”着黑衣,骑黑马或坐黑马车。
坐骑脖子上或马鞍的一边会用狗头装饰,马鞭把上会扎上一束羊毛,通常是扫帚型。而“扫帚”和“狗头”也成为其标配象征,其中扫帚代表扫清叛徒,狗头代表追踪敌人的踪迹。“奥普里希尼基”又被称为沙俄时代的秘密警察,且设有抓捕、侦搜、审讯等机构。
“奥普里希尼基”还先后在立陶宛战争和抵御鞑靼人对莫斯科城的入侵中担当过皇室正规军参加作战,但结果却一败涂地。而正是这两场战争,暴露出“奥普里希尼基”对国家政权的损害:对内“政治高压”导致人心不齐,对外无力维权致使国力不济。最终,伊凡雷帝于1572年解散“奥普里希尼基”,并规定任何讨论该机构的个人都将遭受鞭刑。
近卫军,亦称火枪手,用于专门保卫沙皇和他的家庭。
伊凡四世组建这支效忠于自己的专业化军队,主要目的在于与贵族权威抗衡。近卫军还计划装备火枪等西方现代武器。截至1550年,伊凡四世一共创建了六个近卫军军团,他们常驻于莫斯科郊外的麻雀山上,不仅便于保卫沙皇,而且远离世俗的诱惑。随着志愿者和近卫军家属、亲戚的加入,火枪手的数量迅速增长。
近卫军可以得到一小块土地,还能定期领取俸禄和建房津贴。
火枪手很快开辟了自己的菜地和牧场,政府则开始以此为理由,削减他们的俸禄。
之后,俸禄越发不能按时发放,近卫军不得不依靠额外收入维持生计,比如经营谷仓和商店,或者在市场里贩卖小商品。直到 17世纪,火枪手的生活方式已经变得和一般城镇居民并无二致。他们很少参加军事训练和演习,只偶尔履行戍卫的义务。
因此,近卫军的军事价值令人怀疑。他们的武器装备通常陈旧落后,根本无法和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和战略的新式军队相比。在俄国的许多城市中,近卫军仍然充当守卫和警察,有时甚至是消防员。
可笑的是,他们在消防任务执行完毕之后,军官必须亲自检查近卫军,确保他们没有趁火打劫,盗走屋内财物。
近卫军在阿列克谢一世统治期间,参加了1